三月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4节,始皇家的好圣孙,三月啦,浪浪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卫寇静静的走出了营帐……
张良死了,他也要离开了……
暴秦,终究还是那个不可战胜的暴秦!
而另一边……一直选择龟缩战术的李信正在琅琊港口清点海军。
“将军,高夷和真番已经退兵……”
“将军,沃沮则已经退兵了……”
一封一封战报络绎不绝的在李信身边汇集。
“这么说,张良身边只剩下了秽人部众了吧?
卫寇就算不愿退兵,恐怕箕准早晚也要催促卫寇回去,毕竟卫氏现在还没资格和箕准翻脸。”
李信暗暗盘算着东夷的具体实力……
首先是活跃在沿海一带以及真番西边的小部秽人。
他们没有统一政权,部落普遍比较小,不算什么心腹大患,因此可以忽略不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张良恐怕已经没资格再统领他们,毕竟沧海君已经死了,一年多的没有寸进,别说沧海君只是他们名义上的长者,就算沧海君是活菩萨威信也该耗费的差不多了。
他们离开了张良,就不足一提。
值得大秦正视的有且只有那种形成了政权组织的地方。
所以,也就只剩下了真番,临屯,高夷,白夷,沃沮,以及箕子朝鲜。
其中真番,临屯,高夷,白夷这些的政权并不成熟,组织架构比较松散,只是习俗相近,有一个名义上的共属,但是却没有真正的共主,内部时有征伐吞并,所以也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真正值得大秦正视的也只剩下了箕子朝鲜。
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政权和国家。
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武王灭商,据说是帝辛的叔父箕子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因此又被称为殷氏朝鲜,低密度在平壤一代。
再加上其临近燕国,还曾经被燕国统治,因此吸收了中原的政权架构和文化技术,相对来说颇为成熟。
卫氏父子从秦灭六国以后就开始吸收不被大秦所容纳的六国人才,而箕子朝鲜又和辽东郡接壤,和游牧民族不同,箕子朝鲜已经脱离了靠天吃饭的范畴,形成了以农耕为主体的政权国家。
同时,再张良的帮助下……
中原的粮种远销海外,其中已经成为农耕主体的箕子朝鲜获益最多,如果不出意外,随着粮食逐渐增产,箕子朝鲜的建设和战争潜力将会大大扩大。
而陆续,真番等地可以依赖农耕为生以后也会逐渐摒弃渔猎游牧,逐渐蜕变为农耕民族,并且发展出来相应的文明。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张良确确实实是罪人。
“也就是说,大秦和箕子朝鲜早晚会有一战,因此此次动兵,该以削弱箕子朝鲜势力为主。”李信暗暗盘算道。
箕子朝鲜优势如果太大,可能会吞并真番临屯高夷等地,到时候一个方圆千里粮草充足的国家,大秦可能要费的力气就不是一般的多了。
“水师战法,如果认真来看其实和骑兵也没什么区别……”李信暗暗揣摩。
他并非龟缩不出……
实际上只是因为没有必要罢了……
张良提出三郡连成一线的决策之后,李信也主动出击过,那是因为这个决策一旦成功确实会威胁大秦沿海诸郡。
但是之后……只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张良三郡并进的策略失败以后,受限于现实条件,再难有什么进展,李信自然不必有什么过多的战略决策。
但李信并不是什么都没干,相反,他做了很多事情。
譬如说,再这一年时间阅读航贸军府的航海报告以及学习海上作战和行船方式,研究各种天气之下船只的行进速度……
以及……观察航贸军府下辖海军的战斗力,并且做出心理预估。
没办法,以前只有水军,哪有什么海军?
海军和水军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李信若说陆地战争,也是数一数二的英才,可是若说海上作战,却是实实在在的萌新。
现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李信不熟悉海军的作战方式,不清楚航线,不清楚船只行进速度风险等前提之下,贸然把战场拉到海上才是极具风险的决策。
失败,让李信畏缩,却也让李信更加稳重。
赵泗给李信搭了一把手,始皇帝一如既往的信任,以及到了现在都还在给他机会的重视,又如何不让李信心服?
可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要慎之又慎。
因此,他用了很长时间。
从始至终李信就知道,张良闹腾不出来什么动静。
他相信自己的防守能力……他的重心也从来都不是消灭张良。
而是……
辽东之外!
“来而不往,非礼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