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雇佣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5节,大明嫡长子,皇家雇佣猫,浪浪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除此之外,守卫宫门的禁军也比平时多了三倍,更是有锦衣卫从旁协助。
当然,鸿胪寺等官员也会进入大殿,他们是要纠正是不是有人私底下交头接耳,不遵守朝廷礼节。
至最后一切准备就绪,司礼监的太监大喊:
“皇上驾到!”
听到这声音,大殿里人头攒动,一排一排的人撩袍下跪,“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厚照今天是明黄色的朝服,他个头已经长高,眉头微皱的模样让人觉得颇有气势,其实模样没什么,更为关键的是过去做过的事展现了一个君王真正的力量,所以臣子是迫于这些势。
紫禁城的主建筑都在中轴之上,透过巍峨的大殿,朱厚照能看到连片的重臣直到尽头。
他紧了紧拳头,这就是帝王。
“平身!”
剿套、封锁
大抵是因为去年大朝会是初办,许多细节尚来不及细商,且当时先皇驾崩、西北处战事,朝局激烈远甚今日,所以正德元年的大朝会倒显得比弘治十八年更加从容。
朝气蓬勃的皇帝站在金匾之下,他虎目雄视,自信有力,对着重臣宣道:
“弘治十八年,朕以复套为国策,立志或三年、或五年,必以旧土复疆而谢天下万民,此志不成,朕誓不罢休。
且朕,念先皇帝大命,欲效唐虞之治,而进言者,或互成其是,或各执其非,惟记毋倾毋侧,毋党毋偏。尔等诸臣,坚其胆识,弼予于治。此所谓大朝会之志也!”
大朝会初始,皇帝有这段开场白,意思就是我念先皇帝之命,效法唐尧虞舜之仁政治理国家,你们该说什么都说出来,辅佐我处理朝政。
这其实也就是文臣经常呼吁的广开言路。
所以满殿臣子又一次三呼万岁。
朱厚照沿着阶梯下来,“西汉时,武帝设朔方、五原两郡,河朔地区自那时起就已经是中原领土,《后汉书》记载,河朔之地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故孝武皇帝及光武筑朔方,开西河,置上郡,皆为此也。”
“本朝太祖皇帝当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兴兵伐元,太宗皇帝五征漠北,北逐元庭,先皇祖亦进剿建州女真,于是而有成化犁庭。百余年来,大明与草原从未停战,朕决意继承先祖余烈,终此一生,必收河套之地。今日所论,诸臣皆可上奏,有利于复套朕必纳之,不利于复套朕必弃之。”
作为皇帝他会定调,今日是讨论如何收复河套。
但具体论述怎么收复河套,则是大臣们的事情。
其实说到底,复套就是一次军事行动,或者说是发动一次针对鞑靼的战争。
基本上,从现状来说这必定是一次远征,所以与弘治十八年花马池之战完全不同。
这个时候的大明已经不是初年,几万十几万的大军进入大漠,这不是小事情。
对于杨一清来说,他领这个任务回去,其要求就两个。
一个是给人,一个是给军需。
所以就此,众臣开始开动脑筋。
杨廷和进奏说:“宁夏镇兵弱,需从各卫挑选精壮,整编而成两卫,再给以战马、军资,辅以垦荒、操练。”
李东阳认为朝廷要多备粮草,为了便捷,可以仿照京通仓在西北再建粮仓。
所谓京通仓就是建在京师和通州的大粮仓,成化皇帝当年还使用过这些储备粮来平抑物价,成化二十二年时,京通仓有储粮两千万石。
到了弘治以后,支出日繁,京通储粮逐渐减少,至今也就是剩下一千三百万石,朱厚照在处理户部事宜时,也下令要注意使粮仓储满,发挥作用。
太仆寺卿王禀则建议朝廷可以适当再扩大官牧马场的数量,这样他可以多蓄养战马,减轻压力,否则杨部堂老是问他要马,这也挺头疼。
不过马政耗费不小,动辄就是十几万两的拨银。
刑部侍郎赵慎提了个比较特别的观点:他觉得战马既缺,官牧马场多多培育积累当然不错,但可可以恢复成化时期‘纳马赎罪’的旧制。
皇权时代没什么法治概念,国家需要什么,就搞什么,当年缺马,也就只能这样了。
永乐皇帝当年还因为京师缺粮,所以停了天下的开中,全部集中于京师,这样所有纳粮的盐商就只得将粮食送往京师,一时之间京中各处粮仓全都爆满。
朱厚照坐于龙椅之上,听着赵慎这个法子,心里头摇头。靠几个犯人能多要几匹马?
果然,礼部尚书林瀚否定了这个办法,说既然如此,还不如暂时先停止渐次的民牧退出,既然国家有战事,稍微再苦百姓两年,想必百姓也能够理解朝廷。
户部尚书韩文建议:先前说过,开海是为复套。现在开海已成,三地市舶司施行准入制,所得准入银有近两百万之巨,可分别拨付马政和复套国策。
……
总而言之,奉天殿之上,诸多臣子围绕着如何复套是开始了各种讨论。这其中有些好办法,有些就是听了就扔。
而朱厚照听来听去觉得有几点,确实是他以往也没有想到的,算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其中军事方略是王守仁所提,他建议以精锐之兵,来去如风,先进行剿套。这件事不是他首创,成化年间,甚至是弘治十一年王越出击,都算是成功的剿套。而剿套之所以比较容易成功,就是游牧民族也有其‘作息’。
这是一种军事常识,王守仁与鞑靼人打过仗,肯定是知道的。
这个常识就是游牧民族南下中原,通常是在秋季,而中原王朝北伐,则通常是在春季,正好相反。其背后都是生产方式决定的。
首先看游牧民族,他们之所以经常选择秋季,是因为游牧民族耐寒不耐热,关内气候较为温暖,游牧民族不适应。到了秋季则秋高气爽,气候转凉,即便战事久拖,天气越来越冷,游牧民族骑兵也会越打越有劲,与此同时汉人军队不耐寒,越打越吃亏。
再有天冷了之后,北方的大河结冰,骑兵长驱直入,丝毫无阻。
而且秋天正是种田农民收获的时候,中原军队不太好聚集,也有利于他们作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