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泉州南少林,戴高山文集,戴高山,浪浪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据清蔡永蒹西山杂志记载:“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秋,诏焚少林寺”时至1992年10月重建,已有229年的历史了。
在这229年之间,因无人敢再提重建少林寺,因此,泉州南少林是否在清源山下的凤山存在,一直是个争议。所以,当我们重新问起少林寺练武场上,那两棵老榕树有多大的年龄时,当地的老者和僧人都说,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
由此,我们推断,在这两棵老榕树之上,曾经有一座很大的旧禅寺。就是现在的少林寺之原身——“镇国东禅寺”的原址。所以,我们也一直在探究,这两棵硕大的榕树,到底见证了多少少林寺曾经有过沧桑的历史。但它们却默默地站着,只承受着这百代风雨,却不发一言。不管有多少历史沧桑在这里演变,它们都应该是能看到的,能够证明的
但是,它们依然不发一言!——但不说,并不等于没有。
从各方面的史料来看,泉州南少林原名为“镇国东禅寺”始建于唐龙朔年之前。传说是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法师创建,并于此传授武艺。当时智空法师在东禅寺,西山杂志引自唐,许稷闽中记有记载说:“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可见,如果此引为实,那么“镇国东禅寺”和智空法师在唐朝,已经不再是争议的话题了,是存在于事实的。
那么“镇国东禅寺”的后身是不是转化为泉州南少林寺呢?这才是一个值得探讨、考证的问题。
话说在唐龙朔年前所建的“镇国东禅寺”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兴旺衰败的记录。
第一次兴于龙朔年前,毁在天佑年间。有关记载说“少林寺反王审知附梁,被毁”!第二次兴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毁于元至元十三年间。有关记载说“清源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庚之降元也”第三次兴于明洪武年间僧众抗倭,而毁于清乾隆年间“胡惠乾事件”当时的乾隆皇帝害怕福建、广东二省反清遗老会勾结郑氏集团谋反,而下令火烧少林寺。
纵观泉州少林寺这三段兴衰史,有一种深刻的历史正义感在我们心中沸腾。自古以来,少林寺的英雄豪杰们就是正义的化身。从十三棍僧救唐王,到反王审之附梁;从北宋太平兴国到元至元十三年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庚降元;从明洪武年间众僧抗倭到清乾隆年间的复明反清。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无一不体现少林寺众僧斩奸除恶的侠义豪情。
当然,如果按照清蔡永蒹西山杂志溯引而上,转引唐许稷闽中记:“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立于天坛。”那么“少林”这二字自唐以来在泉州就有了,泉州“镇国东禅寺”被称之为“南少林”则已经不在话下了。
但是,让人难以完全信服的理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不能找到任何物证可以证明“镇国东禅寺”就是南少林寺的前身。在当今信奉物证的社会里,更因为天下少林寺之众多,互相争执和推翻论据的现象十分严重,而让泉州南少林依然显示在扑朔迷离之中。这其中,如果要怪的,当然是最大的罪魁祸首——乾隆大帝了。在他搞“文字狱”和火烧少林寺的此类事件中,不能不说他也是昏君一个。
所以,我们不得不从南少林的武术渊源继续说起。
有人认为,以南少林的武术来判定少林寺的渊源,似乎并不能完全说服于人。因为自古以来“南拳北腿”只能说明少林武术或者中国武术的南北区别。北方人身材高大、有力,故此,他们施展的拳脚是大开大合的。而南方人身量较小,因此出手短打,出脚近踢,力主于马步扎稳,落地如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